1912年2月2日,朱生豪出生于嘉興南門一個沒落的小商人家庭,家境貧寒。原名朱文森。兄弟三人,他為長子。不幸10歲喪母,12歲喪父,孤兒三人,由早孀的姑母照顧。入學后改名朱森豪。由于學習勤奮,成績優(yōu)秀,1924年7月高小畢業(yè)后,插入嘉興私立秀州中學初中二年級,酷愛國文,英文。1926年升入秀州高中,1929年高中畢業(yè),經校方推薦,保送入杭州之江大學,享受獎學金,主修中國文學,以英文為副科。
大學二年級時參加“之江詩社”,他的才華深得教師及同學的稱贊。“之江詩社”的社長夏承燾老師評價他說“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,多前人未發(fā)之論,爽利無比。聰明才力,在余師友間,不當以學生視之。其人今年才二十歲,淵默若處子,輕易不發(fā)一言。聞英文甚深,之江辦學數十年,恐無此不易之才也?!?/span>
四年級時,在“之江詩社”的活動中,他認識了當時一年級的宋清如,他后來的女友和妻子。
1933年7月大學畢業(yè)后去上海世界書局工作,任英文編輯。頭幾年工作是參與編撰《英漢求解,作文,文法,辨義四用辭典》。1935年與世界書局正式簽訂翻譯《莎士比亞戲劇全集》的合同。1936年第一部譯作《暴風雨》脫稿,8月8日寫成《譯者題記》。這一年將歷年詩稿整理成冊,共三集。到1937年7月先后譯出《仲夏夜之夢》,《威尼斯商人》,《溫莎的風流娘兒們》,《第十二夜》等喜劇。
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,朱生豪逃出寓所,隨身只帶有牛津版莎氏全集和部分譯稿。寓所被焚,世界書局被占為軍營,已交付的全部譯稿被焚。8月26回嘉興,繼續(xù)莎譯。11月18日嘉興淪陷后避難鄉(xiāng)下。1938年下半年重返世界書局,仍抓緊時間進行翻譯。1939年冬去《中美日報》館任編輯。1941年12月8日日軍占領上海,沖入“中美日報”館,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,丟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資料與譯稿,三本詩集及宋清如的詩集兩冊一并被毀。1942年初失業(yè)。
1942年5月1日與宋清如結婚,6月與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,至年底補譯出《暴風雨》等9部喜劇。朱生豪寧愿貧窮至死,不愿為敵偽效勞,僅靠微薄稿費維持極困難的生活。因要照顧幼弟,至年底,再返嘉興定居。他閉門不出,工具書僅有兩本字典,繼續(xù)全心投入翻譯工作中,譯出莎劇的幾部重要悲劇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《李爾王》《哈姆萊特》等。同年秋,健康日衰,但仍握筆不綴,在1943年一年譯出莎氏悲劇8種,雜劇10種,成績驚人!
1944年初帶病譯出《約翰王》《理查二世》《理查四世》等4部莎士比亞歷史劇,4月寫完《譯者自敘》,編《莎翁年譜》。其時他一直忍受著長期的病痛,體力日衰,在勉強支撐著譯出《亨利五世》第一,二幕后,延至六月,確診為肺結核,臥床不起。他悲痛地說,早知一病不起,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譯完。到12月病情日益嚴重,終在1944年12月26日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剛滿周歲的兒子,含恨離開人間,年僅32歲。
尾聲
對于他的一生,可以找到的事跡實在太少,市面上能找到(很罕有的情況下)的書大致有這幾本:
《朱生豪傳》:最正式的傳記;
《詩侶莎魂》:他兒子寫的父母傳記,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宋清如在朱生豪去世后幾十年中坎坷經歷,其堅忍讓人敬佩;
《寄在信封里的靈魂》:最開始吸引我的一本書,宋夫人編寫,收集了他給宋清如的書信,敏感浪漫有趣;
《朱生豪小言集》:他的舊友范泉收集的他在報社工作時發(fā)表的言政社論。
?他留下的譯作,雖然仍有錯漏缺點,卻因為他的文字魅力,毫無疑問地成了最受歡迎的版本。
除了他的莎譯,請一定要看看他的書信集《寄在信封里的靈魂》,看了這本收集了他從1933至1937年間寄給宋清如的一部分信件的書,你會明白這是怎樣吸引人的一個靈魂,也會更明白他譯本的魅力來自哪里。
“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圍內,保持原作之神韻,必不得已而求其次,亦必以明白曉暢之字句,忠實傳達原文之意趣……”
“余篤嗜莎劇,嘗首尾研讀全集至十余遍,于原作精神自覺頗有會心……雖貧窮疾病,交相煎迫,而埋頭伏案,握筆不輟。凡前后歷十年而全部完成,夫以譯莎工作之艱巨,十年之功,不可云久,然畢生精力,殆已盡注于茲矣?!?/span>